緩和醫療-安寧療護

謝謝秀林衛生所舉辦的課程,邀請台東聖母醫院的安寧療護團隊-黃醫師、護理師、社工,分別來分享各自工作的經驗,以及合作的模式。
安寧療護針對病人的身體狀況常有幾種病況:出血、疼痛、譫妄、發燒以及喘。黃醫師鉅細彌遺的分享個別在臨床上面常見到的狀況,比方出血多有傷口出血、腸胃道出血、肝、血小板少/凝血太少等症狀,個別的症狀分析,以及適切的處遇、用藥(幾mg),雖然PPT呈現相當專科的術語,但是黃醫師用簡單的中文(混著藥學名詞)讓我們理解,止痛要注意血小板多寡,少的話就不能用某些NSAIDs會傷害已經微量的血小板,我們講西藥傷腎主要是NSAIDs跟抗生素比較容易傷腎,以及使用嗎啡容易便秘,特別是老人家容易便秘,最好改用分塔尼/tramadal都好用比較不會便秘。處理疼痛NSAID對關節炎有效為傷胃、傷腎、影響血小板;普拿疼對頭痛、牙痛、月經痛、發高燒比較有用。病人喘的時候要先看是不是心臟衰竭,或是肋膜積水,也可能是肺水腫,或者就是氣喘病...等等,非常專科,但是能吸收什麼就吸收一些。
護理師分享所謂的安寧其實就是從疾病轉向症狀。世界衛生組織對安寧療護的定義是「末期患者進行積極而全面性的照顧,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。」護理師說這講很簡單,但是要做真的很難。她說病人只要求:不要被「放棄」。當醫生說你可以回家了,多數人會覺得我是否沒有存在的必要?而這個「不放棄」的定義究竟是「我只要活著就是不放棄?」還是「想要看家人最後一眼?」安寧最終的目的要:給出希望(從病人內在提出來的希望)很多是心裡內心是複雜的、看不出來的那一塊。她認為「不被放棄就是醫療行為的照顧。」最重要的讓病人得到疼痛緩解以及舒適,並提供很多知識與訊息,讓病人與家屬擁有更多信心,她講了非常多臨床上面的例子,必須面對形形色色的病理以及家屬問題,需要有豐富的醫療知識與經驗。
我提出兩個問題:社工與護理師在安寧醫療團隊的工作分野以及合作模式會是什麼?並分享我身為社工,在面對許多長照議題確實必須面對醫療護理的問題,跨領域的學習是無法避免的,那又該如何充實自己?
護理師說當社工進入到安寧團隊的時候,黃醫師特別要求社工要去讀醫護社工,翻相關醫療的書籍,不要對於醫療什麼都不了解,這是聖母醫院團隊要求任何人都要能夠如此(又比方做居家照顧服務的社工員,都要修居家照顧服務的訓練,從居家服務員做起)。所以早上黃醫師講的那些專科的內容,我想他也許在任何地方對於誰都會這樣分享吧,我其實滿喜歡如此的,也希望自己可以拓展更多社工的可能。滿羨慕聖母醫院不計成本的投入社區的醫療照護,他們的安寧療護團隊由社工+護理師,一週訪視一次個案,醫師則是一個月去一次組成,又交通費免費(請社工用基金沖掉訪視費用)、健保費部分給付,原因是希望家屬與個案在安寧療護中可以得到更多支持。許多的作為都是實作先行,也謝謝聖母醫院願意實作這樣的模式,讓人對於社區醫療照護打開更多的想像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